君賜食,必正席先嘗之! 古人席地而坐的制度
古人不論是生活起居,還是接待賓客,都在室內布席,不過“席不正不坐”。於是就有所謂 "君賜食,必正席先嘗之" 等各種各樣的規矩和習慣,如在《禮記》中有“席,南向北向,以西為上,東向西向,以南為上”等規定,在古籍中,我們常能看到不少“連席”或“割席”的生動故事,因身份或志趣的不同,坐席也有明顯區別。由此可見,中國古代傢具從一開始就蘊含著極其豐富而深邃的文化內涵。
中國古代,人們“席地而坐”,最早、最原始的傢具便是坐卧鋪塾用的席。席的產生,約在神農氏時代。考古界發掘土的早實物有新石器時代的蒲席、竹席和蔑席等,距今已有五千多年。以後,從夏、商、周一直到兩漢時期,我們的古人在居室生活中始終沒有離開過席,席便成了這一時期最主要的傢具。
高逸圖中的席
首先,古人將“席”與“筵”結合在一起,形成一套“重席”制度,一方面,用它來防潮避寒;另一方面,根據不同的習俗和需要,在日常生活中以設席的方式來表現各種規制和禮節。故《周禮》有所謂“王子之席五重,諸侯三重,大夫再重”的記載。
烈女圖中的席與屏圍
當時使用的筵和席有很多種類,從選用材料到編製織造,大多十分講究《周禮•春官》中記載的“姜、藻、次、蒲、熊”,就是運用不同材質分別製成不同花紋和色彩的五個品種,它們都以各自的特色,滿足各種不同的要求。總之,席這種最古老的傢具,不僅是中國古代“席地而坐”的生活用品,而且是古代對俗和禮儀規制的直接體現,是我們民族物質文化的重要組成內容。